任伯年是“中国美术史上的旷世奇才”,在晚清画坛上独树一帜,执海派之牛耳。他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走兽及写照无一不能,亦无一不工。吴昌硕尊称其为“画圣”,蔡若虹赞为“近代绘画的巨匠”,徐悲鸿推许为“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”。
本辑呈献大观古代书画夜场中三件任伯年佳构:钱镜塘旧藏的《严子陵五月披裘图》、幸福祝愿的《百寿图》、徐悲鸿珍藏并题跋的《花鸟册》。任颐
1840-1895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严子陵五月披裘图
立轴 设色纸本
光绪辛巳(1881年)作
134.5×64.5 cm
说明: 1.是轴为沪上著名的文物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钱镜塘先生旧藏。钱 镜塘(1907-1983)原名德鑫,字镜塘,浙江海宁人。自幼濡染家风,工书能画。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收藏金石书画,与吴湖帆有海上“鉴定双璧”之誉。钱先生笃好任伯年,数十年来,每遇佳作,不惜重金购下。50 年代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所收藏之任伯年名作,多得自他手,素有“海内外藏任画第一家”的美誉。 2.张石园(1898-1959),名玄,字克龢,以号行,又号麻石翁,别署石园居士,画室名硕云山馆。江苏武进人。擅长山水画,书法亦深具功力,对金石学也颇有研究。三十年代海上鉴藏家钱镜塘对吴湖帆、张石园两位书画家十分敬佩。钱镜塘所藏历代书画题跋、题签,大多请吴、张二位题写。 出版: 1.《艺苑掇英》第十期,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,1980年。 2.《任伯年画集》(上),第93页,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1992年。 3.《中国书画名品编目—虚谷·任伯年·吴昌硕三家书画选萃》,第34 页,大冢巧艺新社(日本),2010年版。 著录: 1.丁羲元著:《任伯年年谱》,第50页,上海书画出版社,1989年版。 2.《任伯年》(下册),第28页,人民美术出版社,2003年版。 3.丁羲元著:《任伯年年谱》,第107页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8年版。徐悲鸿作《任伯年像》(1928年,徐悲鸿纪念馆藏)
任伯年的绘画有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感。他生活在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之间我国近代史上最为悲壮、可歌可泣的年代,正是这种时代的契机,给任伯年以启迪、昭示,在他的画中传响着历史的回声。比起同时代的画家们来,他尤善于表现历史故实。 他笔下的人物,都是那般光风霁月,肝胆相照,那般纯洁、透明,寄予热烈的歌颂。 此件描写了东汉隐士严子陵披羊裘垂钓富春江的故事。 严子陵年轻时与刘秀同游学,当刘秀即位称光武帝后,“乃变名姓,隐身不见。帝思其贤,乃令以物色访之。后齐国上言:‘有一男子,披羊裘钓泽中。’帝疑其光,乃备安车玄纁,遣使聘之。三反而后至。”因严子陵这身装束,“羊裘垂钓”就成为隐居的代称。 任伯年对形象的概况、提炼,对于神和形的理解,言简意赅。他写人物,无不细心体察,捕捉其神采。画中主人公严子陵立于中央,身着厚裘,头顶竹笠,手持渔竿,足登木屐,仰首抬颏,低眉垂目,胡须上扬,神情超脱,一个摒弃浮华,以一竿渔钓而傲视王侯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。旁一童子手挽竹篮,另一手指向天空,抬头仰望,通过肉乎乎的小手与圆润头部的特写,展现出孩子的憨态可掬与天真烂漫。两人同样昂首,角度和方位的不同,使得画面空间延伸到更远,非常巧妙的突出了宾主关系。 任伯年作画多用中锋,但有时也用偏锋、逆锋、藏锋、揉笔和戮笔融于一画,因而艺术效果醇厚有味。此幅以钉头鼠尾描勾画了人物的外形,用线准确,运笔转折、起落极有韵致。笔意洒脱之外,色彩明快。全幅线与墨彩交溶,衣纹顿挫方折处辅以淡墨以表现凹凸关系;蜷曲蓬松的羊裘笔笔到位,墨色浓淡相间,上以赭石罩染,厚重雄浑,毛发毕现;皮肤着淡淡的赭色,严子陵头巾与靴袜以石青遥相呼应,孩童脚部淡淡的朱砂色又与石青色相衬托,石色与水色在墨色的统一中运用自如。题识:光绪辛巳春三月吉日,写于沪上碧梧轩南牗。伯年任颐。
此件作于四十二岁(1881年),正是他勇于创新,创作上的鼎盛时期。并经沪上著名的文物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钱镜塘先生鉴藏。 钱镜塘乃吴越王钱镠之嫡裔。祖父辈均善丹青,富收藏。幼受庭训,丹青以外,经他手收藏的历代书画、金石计有五万余件,其中,徐熙《雪竹图》、董源《山水图》、范宽《晚景图》、任颐《群仙祝寿图》等堪称艺苑珍品。被誉为“今之项墨林、安仪周、庞莱臣”。与吴湖帆共称“鉴定双璧”。鉴藏印: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
钱先生笃好任伯年,又与任伯年哲嗣任堇叔为亲交好友,故所知任伯年往事甚多。他数十年来,欣赏任伯年画,每遇佳作,不惜重金购下。据任氏研究专家丁羲元所撰《谈任三访》之“访钱镜塘”所记:“任伯年画经其(钱镜塘)手收藏或转卖者以二千余幅计。五十年代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所收藏之任伯年名作,多得之钱镜塘手。”又言:“其收藏和经手的任画,均重新装裱,而由吴湖帆、张石园题签……五十年代,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要收藏任画,经徐邦达等介绍,到他家来买。当时,他们不辨真伪,钱氏说,‘凡我经手的任画,均负责到底,如不真,可退我’,并刻了几方‘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’,钤于画角,故北方所藏任画多经其手。钱镜塘旧藏任颐《春夜宴桃李园》
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,
第749号,成交价:312万元
与大多数钱氏所藏任画一样,此件右下角钤有“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”,并有张石园题写签条\"任伯年严子陵五月披裘真迹精品。四十二岁作。石园居士题签\"。出版于1980年《艺苑掇英》中,后被编入任伯年年谱中,多次收录在任伯年权威的画集和研究专著中,是传世的精品。 签条:张石园(1898-1959)题:任伯年严子陵五月披裘图真迹精品。四十二岁作,石园居士题签。钤印:张克和印 出版书影任颐
1840-1895
百寿图
立轴 设色纸本
175.5×94.5 cm
任伯年的花鸟画立意独特,巧趣十足。其早年绘画以工笔赋彩见长,吸收宋人花鸟技法,以重墨勾勒轮廓,后来吸收恽南田没骨画法,以及青藤、白阳、朱耷的写意画法,笔墨趋于简逸、放纵,设色偏向明净、淡雅,形成兼工带写,明快温馨的格调。由此画法,任翁开辟了花鸟画的新手法境界,艺术表达上则更加熟练、大胆,炉火纯青,对近现代花鸟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王雪涛曾称赞任伯年:用色考究,尤其是用粉,近百年来无一人能及。 他善于从文人绘画传统和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,特别是将中国吉祥物融入中国花鸟画中,使写实的花鸟画凭添了吉祥寓意。
此幅《百寿图》取柏树之“百”音,绶带鸟的“寿”音,借以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。 强劲的柏树从画面的左下方斜出,树身线条盘曲伸张,皴线挺健,用圆形点叶,墨色浓淡相合,层层积点后,又以花青罩染,苍茂荫郁,寓意着顽强的生命力。其后白皮松老干横出,两只绶带鸟一上一下各栖于枝上,一只张嘴鸣叫,一只探身相望,用朱砂丝画出的冠羽与尾羽飘逸动人,挚情真意随着生动的刻画流于笔端。画幅的下方有石青的巨石,四周围绕着象征神仙的水仙,丛丛石绿的叶子中盛开着洁白的花朵。寓意青春永驻的朱竹以及视为“吉祥如意”的瑞草灵芝掩映在后。 任伯年高明地将这么多象征意义的形象囊括在一个画面中,极尽穿插之妙,构图饱满而疏密有致,画法精工,形神毕肖,色彩绚丽,以高超的画艺创造了“雅俗共赏”的艺术世界。
此幅十余平尺,赠予“仲翁廉访大人”,虽未署年款,但据款署和印章来看,应为同治、光绪时期的作品。
题识:仲翁廉访大人雅鉴,任伯年颐写。
参考图: 颐印、任伯年《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·任伯年》25、38印
任颐
1840-1895
花鸟册
册页(十开) 设色绢本
光绪丁亥(1887年)作
画: 38.5×28 cm×10 (每幅)
题: 45×62.5 cm
出版: 1.《任伯年花鸟画集》,台湾:中华书画出版社,1975年。 2.《任伯年画集》,第11、13页(红叶、花鸟),韩国:美术文化社,1978 年。 3.《任伯年 —— 清末的市民画家》,图36、65(桃花白头、鹦鹉与枫叶),雄狮 图书股份有限公司,1978年。 4.《任伯年人物花鸟》,图35、40,艺术图书公司,1982年。 5.《任伯年研究》,第37、38页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1982年。 6.《任伯年画集》,图7、8、10(鹦鹉与枫叶、桃花白头、瓜棚睡鸭)艺术图书公 司,1984年。 7.《任伯年画集》(下),第267—272页,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 1992年。 8.《中国古代名家作品丛书·任伯年》(中册),第166-171页,人民美 术出版社,2003年。 部分出版物书影 “ 翻开任伯年的花鸟画页,不论这些作品巨细繁简,只要你对它稍稍玩味,就有种意味深长的东西从画面潜入你的心头,荡漾在你的心头,引起一些有关的意向和联想;这种意味深长的东西大概就叫做诗意。 —— 蔡若虹 ”此册花鸟十开,于1887年绘于绢本之上,写月季小鸟、红叶鹦鹉、瓜棚睡鸭、桃花白头、野塘栖鹭、紫藤等生活中常见的情景。而任伯年绝不是单纯地描绘花的美丽和鸟儿的机灵,他能捕捉细腻动人的生活感受,在写照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,将那些打动过自己的景物传递给他人,呈现出诗一般的抒情意味,给人以朴素的、恬静的美感享受。
任伯年在画面构图章法上,有着出奇制胜的非凡才能。他巧意精思,讲究形与形的互相呼应,色与色的相互衬托,不为成法所拘束,画面上给人以一种空灵明快的感觉。册中羽毛蓬松的母鸡背后是簇簇水仙;红叶与多彩的鹦鹉融为一体。两幅同样躲在植物下的禽鸟,各具别致,一藏于瓜棚缩头而睡;一从盛开的花枝中驶出。每幅画在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烘托上都能恰到好处,主从、虚实、疏密的关系极为显著,富有诗意和节奏感。
任伯年在赋色方面,借鉴了西洋水彩的技法,运用颜色非常灵活,对比鲜明,调和而不生硬。高超的造型能力,使他下笔果敢,能把复杂的颜色统一起来。此册除玉兰湖石那开外,大多采用没骨法。用水、白色调和,使画面的表现意态万千,形成生动的色阶,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之处,从而使画面的墨象之美与彩色之美融为一体。他善于在色彩未干之际不断加色和勾染。所以他的用色并不是凝结在画面上,而是一下笔就在动势中去把握,使一刹那间的变化的色感幻化成奇丽的永恒。宗白华称赞他“表现着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,为近代稀有的色彩画家,令人反省绘画原来的使命”。
20世纪以来,对任伯年画艺推崇之人首推徐悲鸿。徐父徐达章曾临仿伯年作品,故徐氏幼时便知伯年之名,早年学习中国画也多以伯年风格为宗。后来又有机缘结交伯年女婿之孙吴仲熊,获赠不少伯年遗作画稿,更陆续搜集,前后得近百件作品。1928年夏,从法国留学归来不久的徐悲鸿又与吴仲熊同访伯年之子任堇,获赠伯年49岁摄影小像。1950年, 徐悲鸿又撰《任伯年评传》,“故举古今真能作写意画者,必推伯年为极致”“吾故定之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”“伯年为一代明星,而非学究;是抒情诗人,而未为史诗”,评价甚高。
鉴藏印:八十七神仙同居(徐悲鸿印)
此册为徐悲鸿先生旧藏,并两次跋文于后。腊梅鹦鹉中右下角钤有徐悲鸿“八十七神仙同居”朱文印,这方印只在自己最衷爱的前人及名家名作上钤盖,可见其对此册的珍爱之情。1933年,徐悲鸿在此册中题有跋语。二十年后他又欣然再题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任伯年的仰慕之情:“伯年天才豪迈,所作皆有一种清新之气,即系败笔亦觉新鲜……”。
徐悲鸿对题:愿楼一枝温旧梦,不劳红叶寄相思。廿年前旧题画句,移题此画。悲鸿。钤印:鸿爪 (红叶极为可爱) 徐悲鸿(1895-1953)跋前页:伯年天才豪迈,所作皆有一种清新之气,即系败笔亦觉新鲜。其笔势纵横流利,色泽富丽雅艳,咳唾珠玉,是其可贵也。丁亥为先生四十六岁,正在壮年成熟之时,册中红叶、鹦鹉、月季诸幅俱是杰作,祗伏雉幅略弱,但不得谓非佳册也。癸巳(1953年)春日,悲鸿题。钤印:徐悲鸿、蕴真惬所遇滑动浏览更多
中国嘉德联系方式(滑动查阅)
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(总部)
客户咨询:(86-10)8592 8288-3
结算服务:(86-10)8592 8288-4
媒体合作:(86-10)8592 8288-5
运输咨询:(86-10)8592 8288-9
网拍咨询:15010006220 / 15910807786转分机9
官方网站:www.cguardian.com
联系邮箱: mail@cguardian.com
联系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
中国嘉德(香港)国际拍卖有限公司
客户咨询:( 852 ) 2815 2269
联系邮箱: hkauction@cguardian.com.hk
联系地址: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
各地区办事处联络
上海
电话:( 86-21 ) 5466 0508
邮箱:shoffice@cguardian.com
———
广州
电话:( 86-20 ) 3808 8589
邮箱:gzoffice@cguardian.com
———
南京
电话:( 86-25 ) 8670 2356
邮箱:njoffice@cguardian.com
———
杭州
电话:( 86-571 ) 8535 9925
邮箱:hzoffice@cguardian.com
———
台湾
电话:( 886 ) 2 2757 6228
邮箱:twoffice@cguardian.com.tw
———
日本
电话:( 81-3 ) 6206 6682
邮箱:jpoffice@cguardian.com
———
美国
电话:( 212 ) 308 8889 / ( 888 ) 799 8830
邮箱:usoffice@cguardian.com
关键词: